拍品號碼 | 101 |
拍品作者 | |
拍品名稱 | 蒔繪脫胎茶果盤 |
拍品材質 | 大漆 |
拍品規格 | H:1.5cm,Φ:12.8cm(五件相同) |
估價(元) | 無底價 |
成交(元) | 3,450 |
拍賣場次 | 茶道具專場 |
主辦單位 |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 |
拍賣日期 | 2013年05月26日 |
拍品介紹
茶心禪意,道之修行
文/魚剛
中國茶文化,兩千多年流傳而延綿至今,已成為民族傳統中最為重要的文化形態之一。在歷代茶人的傳承之中,茶葉的種植與加工技術、茶具的制造、飲茶的方式、茶事的流程等以茶為中心的活動,隨著時代的演變,構成了茶文化豐富而龐大內容。尤其是茶道與茶藝的形成與發展,將日常生活與精神修煉高度統一,成為人們提升生活品質、體悟生命本源的方式之一。至宋代,茶文化東傳日本,經過數代茶人的努力,形成了日本茶道文化并產生諸多流派,盛傳不息,至今有反哺中土之勢。
關于中國茶文化的起源,歷來流行“神農說”、“春秋說”、“秦漢說”、“三國說”等幾種說法。但據有關歷史記載可以肯定的是,在秦漢時期茶葉的種植與茗飲活動已初具規模,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時,佛教思想進入茗飲活動。這時期,適應禪僧集體生活而形成的寺院茶宴、茶禮逐漸融人寺院生活之中。據唐代封演于《封氏聞見記》中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行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餐,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當時的茗飲活動在禪宗的推動下得到傳播,并且形成了全民性煮茶會飲的生活風俗。于是,唐中期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茶風、禪風大為盛行。此后,由于飲茶有助于參禪悟道而成為寺院不可或缺的物品,佛教對茶的認識從物質層面逐漸上升到精神層面。僧侶發現了茶與禪在精神本質上有相似之處,如茶湯的清談潔靜、苦后回甘等特性,契合佛教提倡的寂靜淡泊的人生態度。經一代代高僧的提煉發揮后,終于形成“茶禪一味”的茶道文化理念,成為茶文化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精神支流之一,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唐宋以來,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中國茶文化由日本高僧于宋代帶入日本,當然,帶去的還有“茶禪一味”的修道理念。從鐮倉時期的寺院茶開始,茗飲活動就跟禪宗修行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發展到現代日本茶道,禪宗思想一直是其最為主要的思想內核。學界在總結日本茶道思想時已經較為一致地使用三個概念來總結:其一,和、敬、清、寂;其二,一期一會;其三,獨坐觀念。細解如下:
“和、敬、清、寂”被稱為茶道的四諦、四規、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為:主體的“無”,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 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派生出的四種現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生了日本茶道藝術成千上萬 種形式,如茶室建筑、點茶、道具、茶點心等。
“一期一會”一詞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井伊說:“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 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
“獨坐觀念”一語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湯一會集》。面對茶壺一只,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時此日再不會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實感。茶人此時的心境可稱為“主體的無”。
在某個層面,日本茶道可以說是一場“靜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與禪的融會貫通。茶中有禪理,禪理又在品茶中深刻體會。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身生活品質的塑造,在社會日益浮躁的當下,“返樸歸真”成為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在此時代背景下,茶道文化在民間逐漸復興,人們開始對中國古代茶文化與日本回傳的茶道文化興味倍增,尤其是“茶禪一味”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品質重新回歸人們的茗飲活動之中,成為人們日常修煉心性的方式之一。人們普遍認識到,禪茶合一,能磨練人的心性,提升內在的涵養,達到清心徹悟的境界。而這種體會只有通過茶事的實踐中去感受,正所謂:“七碗受之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在飲茶的整個禮儀中,一系列的動作規矩讓人精神集中,眼、手、心、身相應;在品茶的過程中,大自然的清香引導人澄心靜慮,以茶之味,漸得禪之味。
正如我們所見,茶道文化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一方面,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茗飲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加地追求其中的文化內涵與趣味,各種茶館遍布各大小城市,茶道、茶藝會所以及相關培訓、文化交流機構也逐漸興起,給人們提供較高品質的茗飲服務。另一方面,有更多的人在家里獨辟茶室或茗飲空間,行茶事、悟茶道、參禪理,以茶會友、以茶入道,成為居所中特定的交流空間與精神修煉場所。除此之外,我們注意到,近幾年興起了茶道具、茶葉的收藏之風,古代茶道具、近現代紫砂以及日本茶道具成為人們爭相庋藏之物。在此過程中,從茶道具的研究拓展到茶道文化的研究,再進一步按照茶道的禮儀程序舉行茶事,人們逐漸成為茶道文化的實踐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