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號碼 | 511 |
拍品作者 | 林國俤 |
拍品名稱 | 林國俤作李紅善伯洞石夔龍紋博古對章 |
拍品材質 | 李紅善伯洞石 |
拍品規格 | 11.4×1.6×1.6cm(兩件相同) |
估價(元) | 60,000~80,000 |
成交(元) | 253,000 |
拍賣場次 | 壽山石雕珍品夜場 |
主辦單位 |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 |
拍賣日期 | 2013年05月26日 |
紅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種非常重要的顏色。它既表示喜慶、吉祥,同時又有著驅邪、鎮惡的含義。古代官吏、官邸、服飾多以大紅為主,即所謂“朱門”“朱衣”,從而證明,紅色還代表著顯貴、莊嚴。
壽山石中,紅色調的出現并不算少。有零落稀疏的“桃花”,也有點點密集的“朱砂”,有芙蓉石中艷麗無匹的“蠟燭紅”,也有旗降、善伯中莊重典雅的“李紅”。然而,紅色者雖不罕見,但由于紅色并非壽山石的基本底色,而多是浮現在淺淡底色之間,是以通體紅色均勻的石種便十分罕見,得之堪以為寶。
善伯洞石相傳始于咸豐、同治年間,但當時產量極微,傳世者殊難得見。而較大規模的開采則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故各種壽山石史料文獻不載。但其質地之佳,甫一問世,便為時人所重,時至今日,依舊為壽山石名品之一。善伯洞石礦洞位于高山以東,南臨杜陵,北靠月尾。這一石種的特征很明顯,晶瑩脂潤,蠟性較強,半透明或微透明,質地微堅而又帶有韌性,比重亦較大,在手中盤玩時有“壓手”感。
善伯洞石色澤很豐富,紅黃白灰紫各色俱全,而灰色或其他顏色帶一些灰意的居多。然而這一對李紅善伯石章通體殷紅,更無雜色,鮮妍明媚又不失穩重端莊,奪人眼目。而細細品鑒,則會發現善伯洞中特有的“金沙地”在這對石章中尤為明顯,宛如夜色中的繁星滿天,又似浪潮褪去后的金沙遍地,熠熠生輝。天然石色美到如此地步,可謂一奇。想來良工也不忍在其之上多施斧鑿,僅以淺淺的博古夔龍圖案飾與頂部。博古圖案源于青銅紋飾,為本已盡顯典雅雍容的大紅石章增添了幾分凝重感,使其竟有了些神秘森然的味道。孟郊《巫山曲》里有“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的句子,用于此石,略嫌清淡,因是拙筆改動,以為題。
林國俤 1976年生,福建羅源縣人,號玄風。師從潘驚石,擅長印鈕、古獸、博古等雕刻。現為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