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人之力開宗立派,這位福建篆刻家竟是傳說中的“少年天才”……
清康熙 林皋刻 芙蓉石素章 王翚自用印“耕煙”
林皋,字鶴田,一字鶴顛,更字學恬,福建莆田人。林氏算得上是閩地的大姓,更是莆田的大姓,但祖籍莆田的林皋因為先祖宦游的緣故,而長期生活在江蘇常熟。比起入仕為官,林皋似乎更喜歡從事篆刻事業,他從小就開始學篆刻,初生牛犢不怕虎,十六歲的林皋拿著自己的篆刻作品,去想當時虞山的印學前輩錢陸燦請教,錢陸燦對于這位大膽的后生卻不責備,見了他的作品一下子就被打動了,甚至大為贊賞,稱他“年甚少,才甚奇,其才可以無所不為,而莫妙于其所為”,并欣然為林皋作序。

錢陸燦為林皋《寶硯齋印譜》所作序(節錄)
錢陸燦為林皋寫序的這本集子叫做《寶硯齋印譜》,為此作序的當時名家除了錢陸燦之外,還有當時歷任四川、江西、浙江
監察御史的周斯盛,稱他“虞山林君鶴田以篆刻鳴一時,其所摹刻世爭寶惜之。”還有“莆田派”篆刻前輩吳晉,說“林子入印,全
用漢篆……而篆體筆力又大,能合古法者也……力追大雅,直與秦漢印神明貫串,惜櫟園司農不及見林子,倘林子早出十數年
,司農《印人傳》中定推論林子與濟叔穆倩諸人不少下。林子造詣至此固不易,及始終考古不倦,勿謂小道,僅視為取悅時人
之目者,則過此更不可量也。林子勉乎哉?”意思是如果林皋能夠早出生十多年,讓大文人收藏家周亮工能夠得見的話,或許周
亮工的《印人傳》中也能添上林皋的名字。
清 王翚 《仿古四季山水圖 之 仿李營丘平林散牧》
遼寧省博物院藏
局部圖可見王翚所用“耕煙”一印
王翚既然號“耕煙散人”,自然少不了以此號作為印文的自用印,其中有一枚“耕煙”就是由林皋篆刻的,典出莆田人,印也出莆田人,實在巧之又巧。此印氣韻安祥沉靜,工致中又帶著爽利,正貼合“耕煙”這一名號自然從容的氣質,也難怪王撰夸他的篆刻“純熟之至,迎刃而出,自然渾融,具有天趣”。

清康熙 林皋刻 芙蓉石素章 王翚自用印“耕煙”(底)
王翚也特別喜歡這枚印章,將它鈐印在自己的許多作品上,出名的就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王翚《仿李成江干七樹圖》、《松風書屋圖》、《臨許道寧山水軸》等,王翚著錄在石渠寶笈上的作品也常用到此印,可見其分量十足。


清 王翚 《仿李營丘江干七樹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圖可見王翚所用“耕煙”一印
“鶴田本聰明絕世之士,而能浸灌古學,默會冥通,直與化工爭巧,未嘗用其私智以矜勝于時流,年來造詣益深,名譽益著,觀其近作,真得前人之精髓,無一字不合法,無一筆不靈動,其中淵然穆然,如商彞周鼎,洵為曠代之珍。”這是明末清初的書畫家,“婁東十子”之一的王撰對于林皋篆刻的評價,可謂極盡贊美,如今我們來看林皋的成名之路,自然有賴于他少年奇才的天賦,但明清時期成熟的文人交流圈,前輩對于晚生們的無私指導與推薦,以及書畫家們對于篆刻藝術的推動也同樣重要。
南宗正脈、“四王”山水、“林派”……這些傳奇在中國藝術史的長河中化作我們或熟悉或陌生的名詞,然而,當我們凝視這一枚方寸間典雅規整的“耕煙”印時,這些詞匯似乎驟然于此鮮活起來。風流人物不再,他們所創造的動人藝術作品,卻仍照亮著我們的審美之心。
這或許也是我們對于這些經歷了數百年時光遞藏至今的書畫與印章珍而寶之的原因所在。
清 王翚 《草堂碧泉圖》
天津博物館藏
局部圖可見王翚所用“耕煙”一印

印鑒出版著錄
1. 方去疾編《明清篆刻流派印譜》P68,上海書畫出版社,1980 年10 月。
2. 小林斗庵編《中國篆刻叢刊第九卷—林皋、高鳳翰、張在辛、它》P37,日本二玄社,1982 年。
3.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上冊P96 圖37, 文物出版社,1987 年12 月。
4. 王季遷編《明清書畫家印鑒》P53,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年12 月。
5.《中國歷代印風系列—清初印風》P42,重慶出版社,1999 年12 月。
6.《常熟博物館藏林皋印譜》P213,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年10 月。
重要書畫鈐印及出版
1. 康熙庚寅(1710 年)王翚畫溪山清遠一卷,宣紙本。
欽定石渠寶笈續編第三十二卷 重華宮藏第九卷著錄,見《石渠寶笈續編》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檢索版第七卷P2974,江西美術出版社、故宮出版社2012 年8 月。
2. 王翚(1711 年)作 仿古四季山水屏(其中一、三、四屏鈐),縱82.50cm,橫51.20cm。
原畫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3. 康熙壬辰(1712 年)王翚仿李成(營丘)江干七樹圖一軸,宣德箋本。
欽定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藏第八卷著錄,記為次等黃一。見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初編》檢索版第二卷P529-530,江西美術出版社、故宮出版社2012 年8 月。原畫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編號:成二一七17 故畫乙02 11 00715。出版:《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冊P163,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11 月。
4. 康熙壬辰(1712 年)王翚畫松風書屋圖一軸,淺設色紙本。
本幅有乾隆辛巳御題。原畫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編號:成二二四26 故畫丙02 1102405。出版:《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冊P173,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11 月。
5. 王翚(1714 年)作 夏五吟梅圖軸,縱90.7cm,橫60.1cm,設色紙本。
原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6. 康熙甲午(1714 年)王翚畫畫山水一冊十開,折裝絹本、素箋本淺設色。
欽定石渠寶笈續編第四十卷御書房藏第五著錄。見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續編》檢索版第十卷P4600–4601,江西美術出版社、故宮出版社2012 年8 月。原畫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編號:成一九九30 故畫03 11 01179。出版:《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十三冊P360-363,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11 月。
7. 康熙甲午(1714 年)王翚畫溪山村落一卷,宣紙本。
欽定石渠寶笈續編第四十卷御書房藏第五卷著錄。見《石渠寶笈續編》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檢索版第八卷P3338-3339,江西美術出版社、故宮出版社2012 年8 月。龐虛齋舊藏 康熙丙申(1716 年)王翚畫山莊靜業圖一軸,設色紙本。出版:1. 徐邦達《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189 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年出版。2.《名筆集勝》(第五冊),吳興龐虛齋先生藏,上海墨緣堂民國二十九年(1940 年)印行。
原畫經中國嘉德 2012 年春拍「中國古代書畫專場」拍出,Lot1677,成交價 RMB 701.5 萬元。
8. 王翚(1717 年)作 草堂碧泉圖軸。
原畫現藏于「天津藝術博物館」。
9. 康熙癸丑至癸巳(1673 年-1713 年)王翚仿宋元山水一冊十二開,折裝紙本。
欽定石渠寶笈三編第二十九卷著錄。見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三編》檢索版第十六卷P7544-7545,江西美術出版社、故宮出社2012 年8 月。原畫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編號:成二一九3 故畫甲03 11 01182,出版:《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十三冊P314-318,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11 月。
10. 王翚臨許道寧山水軸,絹本。
欽定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藏第二十九卷著錄。見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三編》檢索版第十六卷P7563,江西美術出版社、故宮出版社2012 年8 月。原畫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編號:成一八八7 故畫丙02 11 00716。出版:《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冊P173,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11 月。
更多詳情,
敬請關注福建東南2019春季拍賣會……